心血管疾病種類繁多,常見的有、心臟衰竭、冠心病、心肌梗塞、二尖瓣膜脫垂。

心臟衰竭

      因為心臟的肌肉受損、負荷過度,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提供各器官所需。分為左側、右側或左右兩側心臟衰竭等3種。其中,左側心臟衰竭會造成肺部積水,而右側心臟衰竭則會造成下肢水腫。  症狀有疲倦、頭暈、胸悶、心悸、下肢水腫、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等。

    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變、心瓣膜病變等患者,都屬於心臟衰竭高危險群,要特別小心注意!

 

冠心病

      全名為「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又名「缺血性心臟病」。因冠狀動脈粥狀硬化,使血管變得越來越窄,以致輸送至心肌的血液供不應求,心臟功能因而受損。  一般來說,冠心病的臨床症狀包括胸痛、頭暈、心悸、嘔吐、疲倦、呼吸困難,惡化時導致心肌梗塞、心臟衰竭。

 

心肌梗塞

      冠狀動脈受到阻塞,供應心臟肌肉的血液和氧氣中斷導致心肌壞死。患者如果沒有立即接受治療,可能會因為心臟受到損害而引發心臟衰竭,導致死亡。  

    常見的胸痛、頭暈、低血壓、冒冷汗、臉色蒼白等症狀,也可能引發血液中白血球增加而併發發燒。

 

二尖瓣膜脫垂

   二尖瓣脫垂的盛行率約為2.4%,是最常見的瓣膜心臟病,尤其多見於年輕並體瘦女性。是二尖瓣的葉片、腱索、乳突肌、瓣膜環的任一或多種結構異常所造成,伴隨二尖瓣閉鎖不全(逆流)

 臨床上常表現包括心悸、胸口不適、容易疲倦等非特異症狀,也常呈現易焦慮緊張的傾向。有典型的心縮中期敲擊音與可能伴隨的收縮期心雜音。少部分因為瓣膜表面內皮層損傷引發血栓性病變如腦中風、视網膜動脈阻塞等;少部分會合併心律不整。二尖瓣脫垂合併逆流與心雜音者罹患感染性心內膜炎機率較常人為高。而突發性心臟猝死則和重度二尖瓣逆流、嚴重瓣膜結構異常、或合併心室性心律不整有關。

 

 

 

中醫按摩經絡穴道穴位

 

內關穴改善心悸、心痛、胸痛、心律不齊、竇性心動過緩或過快(包括冠心病、心絞痛、心臟神經官能症等。)

 

穴位:握拳,在掌後2寸,兩筋間陷中者。用食指尖插入兩筋中間,往肉裡按揉。

 

歸經:入心包經

 

 

勞宮穴:清心、瀉火熱、安神、心痛煩悶,口瘡 憂鬱症、精神不濟。 

 

穴位:握拳,中指尖處取之(屈中指取之。)。用食指尖,往掌肉裡按揉。

 

歸經:入心包經

 

 

 

 

董氏奇穴之心常穴: 心臟性風濕病、心悸、狹心症、心肌梗塞、肺癌。

 

穴位:手掌面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下二分半處。

 

歸經:入心肺二經

 

 

董氏奇穴之手解穴:解暈針、針口痛、解全身氣血錯亂之刺痛、全身痛。

 

穴位:手掌朝上,於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距掌指橫紋一吋為手解穴。

歸經:入心經

 

 

 

 

從飲食下手,向心血管疾病說再見!!

    人體血管形容成一條河流,正常情況下河道應該是順暢流動著,但血液中所含膽固醇愈來愈高時,血液會變濃稠,無法排除的膽固醇便會在血管中慢慢累積,而血管河道也隨之變窄,便產生動脈粥狀硬化、血栓及中風等可怕結果。

   
臨床醫學研究指出,飲食內容與生活型態等因素,會導致肥胖、高膽固醇、高三酸甘油酯、高血糖、高尿酸等問題,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主要原因。

八項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兇手,如下:

1
、使用蔬菜油高溫爆炒

2、膽固醇過高或過低都不好

3、減少動物性內臟食物攝取

    具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高尿酸者或有心血管疾病者不宜攝取;而低膽固醇者,不建議多吃動物性內臟,因內臟容易有抗生素殘留問題,可多補充海鮮類。

4
、蛋白質不足是潛在危機

    蛋白質攝取不足,身體無足夠的白蛋白,幫助腎臟排水分,使水分堆積在體內,會使肝功能異常,膽固醇代謝失常,而引發血管硬化型高血壓。

5
、飽和脂肪酸不宜攝取過多

    牛、羊、豬、乳製品所含的油脂,都含有飽和脂肪酸,不宜攝取過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如果您屬於愛吃肉,不愛吃蔬果,就要小心飽和脂肪攝取太多,建議儘量挑瘦肉吃,不吃肥肉與皮的部分。

 

6、反式脂肪儘量減少食用

    反式脂肪是由植物性的油脂,經加工氫化處理之後,形成固態的植物奶油,多使用在麵包、蛋糕、蛋塔等加工製作,或使用在鐵板燒食物。這類油脂穩定,用於烹飪不易變質,也不易起油煙,但屬於過飽和油脂,容易造成血管阻塞。

7、香煙是危險因子

 

8、有吃宵夜的習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天承中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