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國曆8月7日
立秋後,一天雨一天涼
時序入秋,夏天暑氣未消,但天氣忽冷忽熱,要注意身體保溫;秋天也是龍眼產季,但龍眼性溫,口乾舌燥的人不適合食用太多。《黃帝內經》記載:「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是立秋最好的養身法則。飲食以滋陰潤肺為原則。可多吃蓮子、木耳、百合、山藥、芝麻、蜂蜜、水梨等食物,特別忌諱辛辣、油膩。
立秋後養生重任肺燥
養生保健之道應著重於對「肺陰」的照顧,也就是說要「潤肺燥」。從立秋起至秋分前的這段日子,中醫也稱為「長夏」。中醫養生有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中醫認為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不同季節對應的養生臟腑也會有所不同,如春季的養生重點在肝,夏季在心,秋季在肺,冬季在腎,而第二個原則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所對應的臟肺則是「肺」,依據秋冬養陰的觀念,整個秋季中各個不同節氣的養生重點也將圍繞在對「肺陰」的照護。
飲食方面:甘蔗、蓮藕、香蕉、荸薺、梨、蜂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山藥、扁豆、銀耳、百合等都是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可多食用。
運動方面:可從事快走運動,有助於強化心肺機能。快走為例,先暖身10分鐘,然後快走10分鐘,一個禮拜3次,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稍稍喘氣為原則。
立秋後小心“陰暑”
燥是秋的主氣,此時感染到的燥邪爲溫燥,主要傷陰,即損害人體的津液。症狀是皮膚乾燥、舌紅少津、小便偏黄、大便乾結、口鼻咽乾、胸痛乾咳少痰、痰中帶血絲,甚至發燒至高熱。秋燥所致咳嗽時間較長,難以治愈,使人生畏,假若身體虛弱,抗病能力低下,對炎熱的氣溫不能很好適應,體溫調節中樞發生紊亂,散熱機能發生障礙,還是很易使人發生“中暑”。
秋季照護不可少的小幫手
沒藥精油
1精油界的淨化精靈,能淨化胸肺,也保護您的鼻黏膜
2有強力殺菌,消炎,止痛及對抗病毒的效果
3能給予寶貝的美肌湧泉般的潤澤,改善亀裂的肌膚
尤加利精油
秋冬必備的隨身綠油精,可改善鼻敏感,享受呼吸的順暢